當前全國污水排放量增長較快,主要污染物居高不下,而且高污染的小企業大量存在,污水處理率又偏低,從而造成嚴重的水污染,破壞河流水環境。我國針對河流水環境的處理有了很大進步的修復技術。那么,河流水環境修復方法具體有哪些呢?
1、控制外源污染
控制外源性負荷是改善河流水富營養化狀態的根本途徑。在工業方面,主要途徑是清潔生產;在農業方面,主要途徑是退耕還林還草,精準施肥等。
2、深水曝氣
深水曝氣河流污水處理技術的目的通常有三個:第一個也是通常能夠達到的一個就是在不改變水體分層的狀態下提高溶氧濃度,第二個目的是改善冷水魚類的生長環境和增加食物供給,第三個目的是通過改變底泥界面厭氧環境為好氧條件來降低內源性磷的負荷,其他附帶的目的或者效果包括降低氨氮、鐵、錳等離子性物質的濃度。
3、底泥疏浚
底泥疏浚是河流污水處理的一項有效技術。底泥是湖泊中的內污染源,有大量的污染物質積累在底泥中,包括營養鹽、難降解的有害有毒有機物、重金屬離子等。在淺水湖泊中,底泥中的富營養元素很容易釋放進入表層水體,導致藻類繁殖,水體水質急劇惡化,這種現象極容易發生在春夏交替的季節。
4、生態控制
生態控制技術是利用水生生物之間的生態關系,將水生生物數量控制在一定范圍之內。這種河流污水處理技術可以避免施用藥物所產生的副作用和使用機械所需要的高成本,而且具有比較長期持久的效果。這種技術也存在引入危險物種的風險,因此,在對河流水進行生態控制之前,應該進行水體生態調查。